第五十五卷:梨 檖 栌 榅桲
梨
- 〈梨花,别见花谱。〉
- 原 梨,〈《尔雅》云:梨,山樆。疏云:其在山之名,则曰樆,人植之曰梨。本草补遗云:梨者利也,其性下流利也。〉一名果宗,一名快果,〈陶弘景别录云:梨性冷利,多食损人,故俗人谓之快果。〉一名玉乳,一名蜜父。〈《清异录》云:建业野人种梨者,诧其味,曰:蜜父。〉北地处处有之,南方惟宣城为胜。二月开花,上巳日无风则结梨必佳。有二种:瓣圆而舒者,果甘;缺而皱者,味酸。果圆如榴,顶微凹,无尖瓣。性甘,寒,无毒。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乳梨,〈本草云:又名雪梨,出宣城,皮厚肉实而味长。〉鹅梨,〈本草云:又名绵梨,出河之南北,皮薄浆多,味颇短,香则过之。〉二梨皆入药。其馀水梨,赤梨,茅梨,禦儿梨,〈本草云:即玉乳之讹,或云「禦儿」一作「语儿」,地名也,在嘉兴县。〉紫糜梨,阳城夏梨、秋梨,种类非一。他如紫梨,〈植瑶光楼前。〉香水梨,〈本草云:又名消梨,出北地,最为上品。〉张公夏梨,〈《广志》云:出洛阳北邙,海内惟有一株。〉广都梨,钜鹿豪梨,〈《广志》云:重六斤,数人分食之。〉钜野梨,新礼箭谷梨,关西谷中梨,〈《广志》云:关以西,京兆、右扶风界,诸谷中梨率多供御。〉味、色、香种种奇绝,未可悉数。
- 增 西京杂记 上林苑有青梨,〈实大。〉芳梨,〈实小。〉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出琅琊王野家,太守王唐𠩄献。〉潮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东王梨,〈出海中。〉紫条梨。
- 广志 常山真定梨,梁国睢阳梨,齐都临淄梨。
- 洛阳花木记 雨梨,浊梨,穰梨,车宝梨,红鹅梨,敷鹅梨,红消梨,秦王掐消梨,蜜指梨,清沙烂。
- 本草 紫花梨,〈疗心热。详见后《耳目记》。〉真定御梨,〈详见后魏文帝诏。〉含消梨,〈汉武尝种于上苑,梨之奇品也。详见后《三辅黄图》。〉青皮,早谷,半斤,沙糜诸梨,皆粗涩不堪,止可蒸煮及切烘为脯。
- 原 一种桑梨,止堪同蜜煮食。生食冷中,不益人。
- 汇考
- 增 礼记 内则 柤梨曰攒之。 注 攒之者,钻治其蠹处也。
- 原 宋书 王玄谟传 玄谟营货利,一疋布责人八百梨。
- 增 南史 扶桑国传 扶桑国有赤梨,经年不坏。
- 北史 高聪传 聪废于家,断绝人事,惟修营园果,世称高聪梨,以为珍异。
- 山海经 洞庭之山,其木多柤梨。
- 家语 曾参,后母遇之无恩,供养不衰,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蒸梨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
- 庄子 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不同,譬其犹楂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 韩非子 夫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
- 神异经 东方有树焉,高百丈,敷张自辅,叶长一丈,广六尺,其名曰梨,如今之楂梨,但树大耳。其子径三尺,剖之少瓤,白如素。和羹食之为地仙,衣服不败,辟谷,可以入水火。 注 一名木梨。
- 原 洞冥记 涂山之背有梨,大如升,或云如斗,紫色,千年一花,谓之紫轻梨。
- 增 尹喜内传 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梨、紫梨。
- 原 汉武内传 太上之药,有玄光梨。
- 增 三辅黄图
- 三秦记云:汉武帝御宿园,出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其取梨先以布囊承之,号曰含消。
- 云阳宫记曰:云阳车箱坂下有梨园一顷,梨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
- 原 魏文帝诏 真定郡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悁。
- 魏书 魏武〈为兖州牧上书〉曰:山阳有美梨,谨上三箱。
- 增 曹瞒传 王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使工苏越往徙美梨,掘之,根尽血出。
- 文士传 孔融年四岁,与诸兄食梨,辄取其小者。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此宗族奇之。
- 神仙传 吴主徵介象至武昌,甚尊敬之,称为介君。后告言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奁赐象。象食之,须臾便死,乃埋葬之,以日中时死,晡时已至建业,𠩄赐梨付苑吏种之。吏后以表闻,发棺视之,惟一符耳。
- 晋令 诸宫秩梨守护者,吏一人。
- 凉州记 吕光时,燉煌太守宋歆献同心之梨。
- 南康记 归山石城内有梨熟,人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亡命。味似秋梨。
- 永嘉郡记 青田村人家多种梨树,名曰官梨。子大一围五寸,恒以供献,名为御梨,吏司守视,土人有未知味者。实落至地即融䆁。
- 幽明录 成彪兄丧,昼哭夜泣。兄提二升酒,一盘梨就之,引酌相劝。
- 原 世说
- 道安公尝集讲僧数百人,习凿齿饷十梨,公坐中手自剖分梨,尽人遍都无偏颇。
- 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否。 注 秣陵有哀家梨,大如升,甚美,入口即消。
- 增 述异记 南方有三尺之梨,人不得见,或见而食之即为地仙。
- 洛阳伽蓝记 报德寺,高祖𠩄立,在开阳门外三里。周围有园,珍果出焉,有梨,如承光寺。
- 三晋山险记 山阳县北有谷,通得驴马,石勒昔在此啖梨,生树,今有梨园。
- 原 广五行志 宋废帝大始中,江南盛传消梨,先无此树,自此百姓争植之,既而后齐萧氏受禅。
- 邺侯外传 肃宗尝夜坐,召颍王等三弟,同于地炉罽毯上坐。时李泌绝粒,上自烧二梨以赐之。颍王恃恩固求,上不与,曰:汝尝饱肉食,先生绝粒,何必争之。赐以他果。颍王曰:先生恩渥如此,臣等请联句以为他年故事。上许之。颍王曰:先生年几许,颜色若童儿。信王曰: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益王曰: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既而三王请上成之,上曰: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 童子通神集 房次律弟子金图十二岁时,次律问以葛洪仙箓中事,以水玉数珠手节之,凡两遍,三百事。次律赏以转枝梨。
- 增 酉阳杂俎
- 洛阳报德寺,梨重六斤。
- 曹州及扬州淮口出夏梨。
- 洽闻记 融峰上有青坛,方五丈,有烧香行道处,古形铜器数种。有梨树高三十丈,子如斗,至摇落时,但见其汁核,无得味者。
- 耳目记 武宗患心热。青城山邢道士,以肘后绿囊中青丹两粒,取梨数枚绞汁,进之。帝疾寻愈,从容问其丹为何物。曰:赤城山顶有青芝两株,太白南溪有紫花梨一树,臣游二山偶获两宝,合鍊成丹。邢辞去后,帝诏示天下有紫花梨,即时奏上。时恒州节度太尉公王达尚寿春公主,即会昌之女弟,闻真定李令种梨数株,其一紫花梨,即遣寺人就加封检,剪其旁树,匝以朱栏,宝惜纤枝有同月桂,当花发之时,防蜂蝶之窥耗,每以轻绡纱縠远加笼罩焉。洎及秋实,公主必手选而进之,比达帝庭,十得其六七,帝多食,此梨虽不及邢氏者,亦粗解其烦燥耳。是时有李遵来侍御任恒州记室,作进梨表,云:紫花开处,擅美春林,缥蒂悬时,回光秋浦,离离玉润,落落珠圆,甘不待尝,脆难胜口。表达阙下,公卿笑之曰:常山公何用进残梨于天府也。盖以其表有「脆难胜口」之句。有县宰李尚尝以守树不谨,曾风折一枝,降为冀州典午。
- 零陵总记 李直方尝第果实若贡士,以楞梨为二。
- 原 吴越备史 李升,本徐氏,湖州安吉人,为安吉令。先是其家有梨树,云结一实大如升,其父异之,将献郡守。有谓其父曰:此果非常年𠩄有,即上献,来年见徵,安知复有此物,不如勿献。其父然之,因会邻里将共食,即席剖之,有赤蛇在实中。割者大惊,投刃于地,俄而赤蛇走其母榻下,寻之了无𠩄见,未几其母遂孕知诰。
- 增 湘山野录 李建勋丞相出镇豫章,一日与宾僚游东山,忽平田间一茅舍有儿童诵书声,携策就之,乃一老叟教数村童。叟惊悚离席,改容趋谢而翔雅有体,气调潇洒。丞相爱之,遂觞于其庐,置之客右,叟亦不敢辄谈。李以晚渴连食数梨,宾僚有曰:此不宜多食,号为五脏刀斧。叟窃笑,丞相曰:先生之哂必有异同。叟谢曰:小子愚贱,偶尔失容于钧重,然实无𠩄闻。李坚质之,仍胁以巨觥,曰:无说则沃之。叟不得已问说者曰:敢问刀斧之说有稽乎。曰:举世尽云,必有𠩄稽。叟曰:见《鹖冠子》,𠩄谓五脏刀斧者,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尔,盖言人之别离,戕伐胸怀甚若刀斧。遂就架取一小册,振拂以呈丞相,乃《鹖冠子》也,捡之如其说,李特加重。
- 过庭录 邵伯恭侍郎守长安,既去。久之,以书抵亲识曰:自去长安,惟酥梨笋时复系念,其他漫然不复记忆,可谓风流矣。
- 茅亭客话 滕处士昌祐,字胜华。𠩄居园中有梨,名车毂,围一尺。摘时,先以布囊盛之,落地即碎。
- 石湖集诗注 良乡燕山属邑驿中,供金粟梨,内丘鹅梨为天下第一。初熟收藏,十一月出汗后方佳。园户云梨至易种,一接便生,可支数十年,吾家园者,犹圣宗太平时𠩄接。
- 剑南集诗注 村人谓小梨为梨头。
- 老学庵笔记 绍圣中,蔡京馆辽使,李俨盖泛使者留馆颇久。一日俨方饮,忽持盘中杏曰:来未花开,如今多幸。京即举梨,谓之曰:去虽叶落,未可轻离。
- 原 类编 一士人状若有疾,恹恹无聊,往谒杨吉老。杨曰:君热症已极,气血销铄,此去三年,当以疽死。士人不乐而去,闻茅山有道士医术通神,而不欲人知,乃衣仆人衣诣山,愿执薪水之役。道士留置弟子中,久之,以实白道士。诊之,笑曰:汝便下山,日日吃好梨一颗,如无生梨,取乾梨煮熟,食滓饮汁,疾自当平。士人如其戒,经一岁,复见杨。杨见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惊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理。士人告以故,吉老具衣冠望茅山设拜,自咎其学之未至。
- 增 云蕉馆记谈 广安出紫梨,到口即化者为佳。明升取其汁和紫藤粉为糕,名云液紫霜,食之能却醉。
- 学圃馀疏 梨如哀家梨,金华紫花梨,不可见也。今北之秋白梨,南之宣州梨,皆吾地所不能及也。闻西洞庭有一种佳者,将熟时以箬就树包之,味不下宣州,当觅此种植之,亦一快也。
- 一统志 梨洲山,在宁波府奉化县西南六十里。旧志孙兴公弟承公游此,获仙梨,食之成仙,故名。
- 集藻
- 颂
- 增 晋 王赞 梨树颂并序
- 太康十一年,梨树四枝与中枝合生于囿,皇太子令侍中颂之。
- 嘉木时生,瑞我皇祚,修干外扬,隆枝内附,翼翼皇储,克光其敬,神启其和,人隆其盛,降自玄圃,合体连性,时惟令月,躬亲北林,乐在同人,如兰如金,木之期应,乃同其心,同心之生,启自神明,在心斯动,于言斯形,先民有则,称诗表情,惟永作歌,以休厥灵。
- 启
- 原 宋 谢脁 谢隋王赐紫梨启 味出灵关之阴,旨介玉津之澨,岂徒真定归美,大谷滋惭,将恐帝台妙棠,安期灵枣,不得孤擅玉盘,独甘仙席,虽秦君得器,汉后推餐,望古可俦,于今何答。
- 梁 庾肩吾 谢赉梨启 睢阳东苑,子围三尺,新丰箭谷,枝悬六斤,未有生因粉水,产自铜丘,影连邓橘,林交苑柿,远荐中厨,爰颁下室,事同灵枣,有愿还年,恐似仙桃,无因留核。
- 文赋散句
- 增 魏 何晏 九州论 真定好梨。
- 晋 左思 蜀都赋 紫梨津润。
- 潘岳 闲居赋 张公大谷之梨。
- 傅巽 七诲 襄阳黄梨。
- 五言古诗
- 增 梁元帝 咏梨 大谷常流称,南荒本足珍,绿叶已承露,紫实复含津。
- 沈约 咏梨应诏 大谷来既重,岷山道又难,摧折非𠩄吝,但令入玉盘。
- 北周 庾信 奉梨 接枝秋转脆,含消落更香,擎置仙人掌,应添瑞露浆。
- 宋 梅尧臣 玉汝赠永兴冰蜜梨十颗 梨传真定间,其甘曰如蜜,君得咸阳中,味兼冰作质,遗之析朝酲,亦以蠲烦疾,吾儿勿多嗜,不比盘中栗。
- 江邻几学士寄酥梨 兴平烹琼乳,咸阳摘冰枝,秦女点山日,张公开谷时,刻破玉浆壶,泛融金酒卮,适从关中寄,不见博士卑。
- 曾巩 食梨 今岁天旱甚,百谷病已久,山梨最大树,属此亦乾朽,当春花盛时,雪满山前后,常期摘秋实,穰穰落吾手,忽惊冰玉败,不与膏泽偶,清朝起周览,映叶才八九,闲居问时物,此说得溪叟,贫斋分寂绝,尘抱徒噎呕,宁知萧条内,把握忽先有,食新恐非称,分少觉已厚,开苞日星动,落刃冰雪剖,烟浔择新汲,远负盈素缶,英华两相发,光彩生户牖,初尝蜜经齿,久嚼泉垂口,蠲烦慰诸亲,愈渴忻众友,肯视故畦瓜,宁论浊泥藕,岁晚迫风霜,人饥乏藜糗,真味虽暂御,未许置樽酒。
- 杨道山 乞梨 张果出李园,有实大如斗,拟须青女熟,不奈飞廉吼,料因秋草间,磊砢骊珠走,磨刀垂馋涎,伫立待一剖。
- 七言古诗
- 增 宋 邵雍 食梨 愿君莫爱金花梨,愿君须爱红消梨,金花红消两般味,一般颜色如胭脂,红消食之甘如饴,金花食之颦双眉,似此误人多少事,未审之前宜辨之。
- 孔平仲 食梨 东方早寒雪霜挚,新梨十月已满市,削成黄蜡圆且长,味甘骨冷体有香,芳尊命友先众果,百十磊砢升君堂,赠君玉壶层冰之皎洁,副以金茎皓露之清凉,奈何拨火取煨栗,梨虽至美或不尝,颦眉三咽手摩腹,谓此发病为第一,夺之儿口饧止哭,君不记南方无此物,五更酒渴唤水时,思此千里莫致之,及今乃以多见贱,南方橘柚东方梨。
- 元 耶律楚材 和陈秀玉绵梨 石门九月西风高,绵梨万树金垂梢,清溪千里携赠我,藤篚乍发香盈包,缥叶紫条生拔俗,夜光安可同鱼目,文园消渴正难禁,齿嚼寒冰斸香玉。
- 五言律诗
- 增 唐 李峤 咏梨 擅美玄光侧,传芳瀚海中,凤文疏象郡,花影丽新丰,色对瑶池紫,甘依大谷红,若令逢汉主,还冀识张公。
- 宋 梅尧臣 王道损赠永兴冰蜜梨四颗 名果出西州,霜前竞以收,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仙桃无此比,不畏小儿偷。
- 程敦厚 谢人送梨 远意来佳惠,秋筠起翠篮,清香殊未散,奇品互相参,凤卵辞丹穴,龙珠出古潭,剖轻刀匕快,嚼易齿牙甘。
- 七言律诗
- 增 宋 徐铉 赠陶使君求梨 昨宵宴罢醉如泥,惟忆张公大谷梨,白玉花繁曾缀处,黄金色嫩乍成时,冷侵肺腑醒偏早,香惹衣襟歇倍迟,今旦中山方酒渴,唯应此物最相宜。
- 杨亿 咏梨 繁花如雪早伤春,千树封侯未是贫,汉苑漫传卢橘赋,骊山曾识荔支尘,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诸月溜津,楚客狂酲朝已解,水风犹自猎江蘋。
- 刘筠 咏梨 玄光仙树阻丹梯,御宿嘉名近可齐,真定早寒霜叶薄,樊川初晓露枝低,先时樱熟烦羊酪,远信梅酸损瓠犀,宋玉有情终未识,蔗浆无奈楚魂迷。
- 钱惟演 咏梨 紫花青蒂压枝繁,秋实离离出上阑,东海圆圭无奈碧,嵰山甜雪不胜寒,已忧仙佩悬珠重,更恐金刀切玉难,自与相如解消渴,何须琼蕊作朝餐。
- 丁谓 咏梨 摇摇繁实弄秋光,曾伴青椑荐武皇,元圃云腴滋绀质,上林风驭猎清香,寻芳尚忆琼为树,蠲渴因知玉有浆,多少好枝谁最见,冒霜丹颊倚邻墙。
- 韩琦 压沙寺梨 压沙千亩敌侯封,珍果诚非众品同,自得嘉名过冰蜜,谁知精别有雌雄,尝滋沆瀣充肌脆,不假胭脂上颊红,四海举皆推美味,任从潘赋纪张公。
- 刘子翚 咏梨 尚想飞花映绮疏,离离秋实点尘芜,丹腮晓露香犹薄,玉齿寒冰嚼欲无,旧有佳名传大谷,谁分灵种下江都,柘浆不用传金碗,犹得相如病少苏。
- 杨东山 咏梨 想像含消与接枝,英华集里脆香诗,外飞翠羽中怀玉,嚼出清泉上满池,益齿应餐多正好,堆盘尽饤老相宜,炎蒸时节还能洗,不是梨侯更有谁。
- 杨万里 咏梨 挂冠大谷肯干时,饤坐风流特地奇,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冰雪齿先知,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疑。
- 朱熹 食梨 珍实浑疑露结成,香葩况是雪储精,乍惊磊落堆盘出,旋剖轻盈照骨明,卢橘谩劳誇夏熟,柘浆未许析朝酲,啖馀更检桐君绿,快果知非浪得名。
- 元 刘因 醉梨 白雪春香洗未残,元霜谁遣冻成团,漆封圆果盘增滑,蜜和浓浆齿避寒,绿蚁从今忘病渴,金花无地著馀酸,快人风味依然在,莫作寻常软熟看。
- 五言排律
- 增 唐 许浑 蒙宾客李相国见示和宣武卢仆射以吏部高尚书自江南赴阙贶大梨白鹇因赠五言六韵攀和 巨实珍吴果,驯雏重越禽,摘来鱼浦上,𢹂在兔园阴,霜合凝丹颊,风披歛素襟,刀分琼液散,笼蔽雪华深,虎帐斋中设,龙楼洛下吟,含消兼受彩,应贵冢卿心。
- 五言绝句
- 增 宋 苏轼 和子由岐下咏梨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未尝蠲夏渴,长见助冬冰。
- 七言绝句
- 增 宋 王安石 耿天骘惠梨次韵三首
- 故人家果独难忘,秋实初成便得尝,直使紫花形味胜,岂能终日望咸阳。
- 淮浦新阴百亩凉,分甘每得助秋尝,张公大谷虽云美,谁肯苞苴出晋阳。
- 甘滋南北共传誇,栽接还如老圃家,谁谓交梨非外奖,因君浇灌已萌芽。
- 范成大 内丘梨园 汗后鹅梨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犹荣,园翁指是还三叹,曾共翁身见太平。
- 诗散句
- 增 梁宣帝 绿叶已承露,紫实复含津。
- 宋 曾巩 初尝蜜经齿,久嚼泉垂口。
- 陶弼 色鲜因晓日,声脆得秋霜。
- 晏殊 嘉名旧出新丰谷,美实今邻御宿园。
- 欧阳修 嗟余久苦相如渴,却忆冰梨熨齿寒。
- 辛夤孙
- 蒙君知重惠琼实,薄起金刀钉玉深。
- 嚼处春冰敲齿冷,咽时雪液沃心寒。
- 宋 谢脁 环梨悬已紫。
- 梁 沈约 高梨有繁实。
- 庾肩吾 梨红大谷晚。
- 北周 庾信 脆梨裁数实。
- 唐 太宗 园梨始带红。
- 李白 山盘荐霜梨。
- 杜甫
- 山梨结小红。
- 红梨迥得霜。
- 张梨不外求。
- 柳宗元 霜重梨枣熟。
- 于鹄 蒸梨常共灶。
- 张籍 梨晚渐红坠。
- 宋 梅尧臣 剖破玉壶浆。
- 苏轼 高树红消梨。
- 陆游
- 梨大围三寸。
- 冰梨赪似颊。
- 金 高士谈 北风熟柤梨。
- 宋 钱惟演 紫梨半熟连红树。
- 黄庭坚 汉苑甘寒梨得霜。
- 陆游 门前唤担买梨头。
- 金 萧贡 霜添老叶山梨紫。
- 别录
- 增 南史 张敷传 敷,小名楂。父邵,小名梨。文帝戏之曰:楂如何梨。答曰:梨是百果之宗,楂何敢比也。
- 原 唐书 崔远传 远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曰饤座梨,言座𠩄珍也。
- 御史本草 侍御史为脆梨,渐入佳味。
- 輶轩绝代语 燕代北鄙谓老曰梨,言面色如冻梨也。
- 邵氏闻见后录 钱昭度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 韵府 人劝刘净翁舍俗出家。山谷颂曰:掉却甜桃吃酸梨。
- 种梨 梨熟时埋之,经年,至春生芽。次年分栽,溉以肥水,至冬叶落,附地刈之,以炭火烧头。二年即结子,若橹生及种而不栽,则结子迟。每梨有十馀子,惟二子生梨,馀皆生杜。
- 栽梨 春分前十日,取旺梨笋如拐样,截其两头,火烧,铁器烙定津脉,卧栽于地,即活。
- 接梨 取棠杜如臂以上者,大者接五枝,小者二三枝。梨叶微动为上时,欲开莩为下时。先作麻纫缠十数匝,以小利锯截杜,令去地五六寸,将原干用利刃贴皮劙开,尖竹签刺入皮木之际,令深一寸许。预取结梨旺,嫩枝向阳者,长五六寸,削如马耳,名曰梨贴,用口含少时,以借其气,插入杜树孔中,大小长短削与所刺等,拔去竹签,即插梨贴至所探处,紧缚勿动摇,以绵裹杜树顶,封熟泥于上。以土培覆,令梨仅出头,仍以土壅四畔,当梨上沃水,水尽,以土覆之,务令坚。蜜梨枝甚脆,培土时须谨慎,若著掌则芽折。梨贴须去黑皮,勿伤青皮,伤青皮则不活。梨既生,杜旁有叶即去之,勿分其力,月馀自发长,即生梨。梨生,用箬包裹,勿为象鼻虫𠩄伤。又云:凡接梨,园中用旁枝,叶得四散;庭前用中心,取其枝干直上。用根边小枝,树形可喜,五年方结子。用鸠根老枝,三年即结子,但树丑。若远道取贴,根下烧三四寸,可行数百里犹生。
- 种树书 桑上接梨,则脆而甘美。
- 藏梨 初霜即收,多经霜不能至夏。于屋下掘深窨坑,底无令润湿,收梨在中,不须覆盖,便可经夏。摘时须好接,勿令损伤。
- 物类相感志 梨与萝卜相间收,或削梨蒂,种于萝卜内,藏之,皆可经年不烂。
- 本草 就树上以囊包裹,过冬乃摘,亦妙。
- 制用
- 农桑通诀
- 凡酸梨换水煮熟则甜美不损人。
- 西路产梨处,取甜梨去皮,切作厚片,火焙乾,谓之梨花,允为佳果,可充贡。
- 增 齐民要术 梨菹法。先作漤,用小梨,瓶中水渍,泥头,自秋至春。至冬中 ,须亦可用。又云:一月日可用。将用,去皮 ,通体薄切,奠之以梨漤汁,投少蜜令甜酢,以泥封之。若卒,切梨如上,五梨半用苦酒二升,汤二升,合和之,温令少热,下盛,一奠五六片,汁沃上至半。以篸置柸旁,夏停不过五日。
附录 檖
- 增 尔雅 檖,萝。 注 今阳檖也。实似梨而小,酢可食。 陆玑诗疏 檖,一名赤萝,一名山梨也。今人谓之阳檖,实如梨但小耳。一名鹿梨,一名鼠梨,今人亦种之。极有脆美者,亦如梨之美者。
- 本草 苏颂曰:江宁府信州一种小梨,名鹿梨,叶如茶,根如小拇头。彼人取皮治疮,八月采之。近处亦有,但采实作乾,不知入药也。李时珍曰:山梨,野梨也,处处有之。梨大如杏,可食。其木文细密,赤者文急,白者文缓。
- 汇考
- 增 诗 秦风 隰有树檖。
附录 楂
- 原 楂,〈与柤同,又作查。本草云:酢涩而多渣,故谓之楂。〉一名和圆子,一名木桃。处处有之,孟州特多。小于木瓜,更酢涩,色微黄,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而圆。味劣于梨与木瓜,而入蜜煮汤则香美过之。去𢙣心咽酸,止酒痰黄水。功与木瓜相近。
- 增 风土记 柤,梨属,内坚而香。
- 汇考
- 增 诗 卫风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礼记 内则 柤梨姜桂。 注 柤,梨之不臧者。
- 山海经
- 铜山、葛山、贾超之山,其木多柤。
- 甘楂列于昆崙。
- 中容之国,甘柤𠩄生。
- 盖犹之山,其上有甘楂,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
- 有沃之国,爰有甘柤。
- 神异经 南方大荒之中有树焉,名曰柤、稼、𣘗。柤者,柤梨也。稼者,株稼也。𣘗,亲昵也。三千岁作华,九千岁作实。其华蕊紫色,其实赤色,其高百丈或千丈也。敷张自辅,东西南北枝各近五十丈。叶长七尺,广五尺,色如绿青木。皮如梓树,理如甘草,味饴。实长九尺,围如其长,而无瓤核,以竹刀剖之如凝蜜,得实复见实即灭矣。言复见后实熟者,寿一万二千岁。
- 宋景文笔记 郑元注礼记,谓柤,梨之臧者。今楂与梨绝不类,恐元所指非今楂也。
- 集藻
- 诗散句
- 增 北周 庾信 甘查惟一株。
- 原 唐 杜甫 楂梨且缀碧。
- 别录
- 增 续世说 张敷从彭城还,傅亮下船与别。张不起,授手著舫户外。傅遂不执手,熟视张面,云:查故是梨中不臧者。便去。
附录 榅桲
- 原 榅桲,出关陕,沙苑者更佳。似楂子而小,气香辟衣鱼。树如林檎,花白绿色。味甘,食之宜净洗去毛,恐损肺,不宜多食。同车螯食,发疝气。
- 汇考
- 增 述异记 江淮南人至北,见榅桲,以为楂子。
- 集藻
- 五言古诗
- 增 宋 无名氏 咏榅桲 秦中物专灵,榅桲为佳果,南枝种府署,高树立婀娜,秋来收新实,照日垂万颗,中滋味醴酿,外饰素苴裹,彦思摘晨露,满合持赠我。
- 七言绝句
- 增 宋 梅尧臣 得沙苑榅桲戏酬 蒺藜已枯天马归,嫩蜡笼黄霜冒干,不比江南楂柚酸,橐驼载与吴人看。